“开卷有益”是几乎所有人都耳熟能详的一个成语。对于为人师表的人民教师来说,阅读以及由此带来的知识积累和更新,更与老师们的教学工作、教学效果紧密关联着。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阅读也是发展教育事业不可忽略的一个环节。而最近的一个相关调查,第一次让我们直接面对这一问题。
从首次“全国城市中小学教师阅读调查”报告会上传出这么一个令人喜忧参半的消息:一方面,我国教师读书风气浓厚,爱读书已成教师主流,而且读书学习明显促进了教师个人的成长;另一方面,教参阅读量过大、学校图书馆馆藏不足以及图书信息不畅等因素制约了教师的阅读效果,令人担忧。
由中国教育报组织的此次调查,在分属东部、中部、西部和经济特区的上海、长沙、西安和厦门实施了历时半年的大样本问卷调查,涉及中小学教师的阅读时间、阅读动机、阅读内容、阅读支出、个人藏书、学校图书馆评价等内容。调查按照小学、初中、高中、重点学校、普通学校、薄弱学校等多项指标共发放30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316份,共获得78500余个基础数据。
在接受调查的教师中,有91.19%的教师经常阅读,并有68.4%的教师每天至少有一个小时以上的业余时间用于阅读;62%的受调查教师每年用于购买书籍的支出在一百元以上;85.4%的教师拥有至少50册以上的个人藏书;特级教师、高学历教师、教学获奖教师每天的阅读时间、阅读支出、个人藏书量等指标明显偏高,这表明读书学习明显促进了教师个人的成长。中小学教师阅读的价值取向明确,相当部分教师阅读的目的是为了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因此,教学参考书、现实题材类小说和教育理论类图书在教师的阅读中居前三位。另外,文史类、时事类、历史题材小说类书籍也受到教师的欢迎。
良好的读书风气背后也有令人担忧的地方。针对教学参考类书籍成为教师阅读首选这一现象,有专家指出,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过于依赖整齐划一的教学参考书,不利于教师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这一点应引起教育管理和出版部门的高度重视。
在受调查的教师中,只有35.7%的人对学校图书馆表示满意,认为馆藏图书新书较多、借阅方便;56.9%的教师对学校图书的评价是“一般”;3%的教师表示“很不满意”;还有4.4%的教师干脆对这一问题不予置评。同时,有很多教师反映,中小学图书馆藏书的水分较大;一些部门强令学校批量购入学校并不需要的书籍的现象还时有发生。此外,学校图书经费不足、图书管理员队伍弱化现象,使一些学校的图书馆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时间不够、经费不足、好书不多、新书信息不畅等诸多因素也制约了教师的阅读效果。43.6%的教师认为目前学校领导对教师阅读的态度是“有号召而无规定”,16.8%的教师则认为校领导没有这方面的要求,对此,有七成以上的教师认为,教师阅读应得到学校领导和社会的重视和支持。部分教师希望学校能给予时间上的保证;一些教师还具体建议学校应安排固定的时间,组织教师开展读书活动。
在“网络”、“影视”等快餐文化充斥的当前社会,阅读的受冷落已是一个冷酷的事实。但值得安慰的是,在教师当中,还为阅读保有一个温暖的栖息地。教师们对一个良好的阅读条件和环境的希望,并非什么非分之想,毕竟,一个书卷飘香的时代,对于文化、教育的传承还是不可或缺的。